据一位开发商透露,向私人财团借贷的年息率最高可达36%,但相比小额贷款,私人财团放款速度更快,额度更大,最高可达1亿元。早报记者了解到,小额贷款公司大多颇具背景,其中不乏知名国有企业,也有资本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,大部分主营房地产。
随着调控政策加码,开发商资金链不断受到考验。有知情人士称,有中小开发商为缓解资金压力,不惜冒险高息借贷,最高利率达到月息3%,等于30%以上的年利率。他们敢于高息贷款,赌的就是房价将继续上升。
最高月息达3%
近日,一位房产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,受调控新政影响,不少开发商制定的高定价出货的如意算盘被打乱,部分中小开发企业不得不依靠一些非主流的融资渠道拆借资金,比如小额贷款公司、典当行或私人财团,而这些渠道提供的贷款,月息从1.5%到3%不等。按此利息,早报记者算了笔账,借款1000万元,每月还款高达30万元,是银行贷款的4至5倍。
昨日,记者以借款人身份致电沪上多家小额贷款公司,其中90%以上表示愿意接受房地产类贷款业务,但均要求在一年内还清贷款,而且最高借贷款额不超过1500万元,年贷款利率在18%至20%之间,必须是房产抵押。此外,有部分贷款公司还要一次性收取贷款金额的千分之二的手续费。一些由温州客组建的私人财团也是房地产借贷者的重要融资渠道,相比向小额贷款公司借贷,他们需要支付的利率可能更高。据一位开发商透露,向私人财团借贷的年息率最高可达36%,但相比小额贷款,私人财团放款速度更快,额度更大,最高可达1亿元。
豪赌房价只升不跌
有知情人士称,在市场不好的时候,民营开发商多不愿降低利润卖房。为了保证在捂盘期间有足够的资金运转,他们就利用房产可以多次抵押的特点,循环借贷。该人士介绍,对许多出借者而言,房产是所有抵押品中风险最低的产品,因此很多企业接受重复抵押,而开发商正好可以借此循环贷款。这种模式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拐点期就已经出现,一旦市场好转,他们的借贷成本就可以通过高价出售项目一次性转嫁给购房者。
该人士称,即使捂盘被查,只要开发商调高房价,使价格远超项目本身价值,即可达到无法成交的目的。某开发商表示,此次的调控刚开始,接近年底,开发商资金链将进一步趋紧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没有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,只能求助于一些非主流的融资渠道。以前很多企业可通过信托公司发售信托类产品,如今这个方式也被银监会喊停,加上银行收紧开发贷款,不少企业只能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。但这种融资渠道贷款期限短,抵押要求高,只能短期内周转用。换言之,如果房价进入下降通道,中小开发商将面临房产被抵押的风险。
高价融资背后的普遍乐观
而敢于豪赌高房价预期的,并非只有部分资金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,一些房地产业的龙头也不甘落后。
据了解,小额贷款公司大多颇具背景,其中不乏知名国有企业,也有资本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,大部分主营房地产。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最早的浙江,新湖中宝(600208)、浙江富润、广宇集团(002133)等房企已参与小额贷款公司。经营房地产的重庆市兴茂产业发展 (集团)有限公司,也是重庆长寿区的瑞康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。
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戴正芳表示,在传统渠道融资收紧的情况下,自发设立金融类机构,正成为大型房企拓展融资渠道的方式。他介绍称,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一般就可以成为小型商业银行,届时就可以像银行一样向社会吸纳存款,为存量资金补充血液。另一方面,房地产是这类贷款公司熟悉的行业,风险相对较小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这种大房企向小房企拆借的背后,折射出开发商对房产市场的预期普遍乐观。乐观分两方面,一方面是房价短暂的下调,未来会继续上升;另一方面则是将房产变现的信心。